玉龙钢管陷内忧外患
值得注意的是,玉龙钢管虽然二次闯关成功,但首次被否的“症结”犹存。目前,虽然公司已经过会,但并不意味着上市进程毫无波折。
近日,江苏玉龙钢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玉龙钢管)二次闯关成功过会,但媒体的质疑声并未就此平息,其首次被否的原因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新金融记者了解,玉龙钢管曾在去年8月份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但并未通关。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玉龙钢管则向证监会递交了一份“重点改正”的招股书。
资料显示,玉龙钢管是一家以从事焊接钢管的生产、销售为主业的公司,其主要产品为方矩形焊接钢管和直缝高频焊接钢管等四类。
值得注意的是,玉龙钢管虽然二次闯关成功,但首次被否的“症结”犹存,而对比前后两份招股书,被“改进”的地方又有哪些呢?
反倾销 内外存忧
9月8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相关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一时间,国内钢管的进出口情况引起广泛关注。而玉龙钢管这家即将登陆A股市场的企业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针对目前国内钢管企业的发展状况,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钢管企业面临着“内外承压”的局面,一方面国外出口受阻,时常遭遇国外“两反”调查(即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产能大幅提高,导致产能过剩。
玉龙钢管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据招股书中所言,公司外销钢管中,仅对美国、加拿大部分出口产品涉及上述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产品主要为直缝高频焊接钢管。
资料显示,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玉龙钢管的主要产品直缝高频焊接钢管外销收入分别为 41506.78 万元、15114.22万元、6882.06万元和10382.08万元。
不难看出,该产品在2009年的外销收入显著下滑。对此,公司认为:“除了金融危机导致境外钢管需求的下滑外,‘两反’调查是外销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两反”调查会对公司营收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亦表示:“未来如果开展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国家继续增加,或者被列入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焊管产品范围继续加大,仍会对公司的外销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但据此前媒体报道,巴西政府外贸商会近日表示,将对中国出口的钢管产品征收每吨743美元(约合人民币4748元)的反倾销关税,有效期为5年。
同时,受“两反”调查的影响,玉龙钢管外销部分产能进入国内消化,而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公司产能过剩。
据招股书中所载,近年来公司直缝高频焊接钢管的产能利用率也在逐年下降,2008年的产能利用率为76.72%,2009年降为41.60%,2010年进一步降到33.92%,2011年上半年的产能利用率仅为28.05%。
有趣的是,公司产品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并不仅局限于直缝高频焊接钢管,方矩形焊接钢管也同样存在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
招股书 重点改进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如同多数二次上会的拟上市公司一样,玉龙钢管也毫不例外地针对其首次被否的原因“对症下药”,但媒体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玉龙钢管无法抹掉的是一段被质疑为“代持股”的股权转让史。
据当时媒体猜测,上市前四家机构有股份代持的嫌疑,因此被否。据记者了解,公司运作上市前,四家机构低价入股玉龙钢管,随后又在公司上会前夕悉数转让给四名自然人,“离奇”地放弃即将可能到手的“财富盛宴”。而彼时的招股书对四名自然人的身份及转让过程均是语焉不详。而此番公司披露的招股书中则对四家机构的转让原因作出解释。
对玉龙钢管的被否原因,据证监会当时出具的意见,是由于玉龙钢管报告期内存在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向股东、管理层及部分员工借款且金额较大等情形,难以判断公司是否能够规范运行,而这也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不符。对此,玉龙钢管在近期披露的招股书中也作出了详细说明。
对比两份招股书,主承销商的变化最为明显——由国信证券变为平安证券,其发行股数也略有降低,由原来的8000万股降至7950万股。对此,北京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发行股数的变化可能与上交所与深交所划定的8000万股的‘分水岭’有关,发行8000万股以下的要在深交所上市。”
此番上会过程中,公司的成长性及持续盈利能力也遭受了广泛质疑。目前,虽然玉龙钢管已经过会,但并不意味着上市进程毫无波折。上述人士认为:“当前证监会对已经过会的拟上市公司监管更加严谨,过会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上市。”
钢管的规格